乐白家手机乐白家手机首页.政务.cn www.saac.gov.cn
公务邮箱 微信
| EN
教育培训
您的位置: 乐白家手机首页>工作动态>教育培训>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助力档案事业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喜人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档案事业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喜人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档案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档案事业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本报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拥军引领我们一同见证5年来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以此致敬教师节,致敬广大档案学专业教师。

2012年以来,我国各高校档案学院系(专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党的高等教育方针,在国家档案局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围绕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档案人才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我国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办学规模稳中有增,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3所高校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与2012年相比,新增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韩山师范学院2所高校。根据对其中2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从2012年的1107人增加到2017年的1204人,增长8.76%。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7年招收档案学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6人、专升本学生300人,招生人数创新高。总体来看,5年来全国档案学专业办学规模稳中有增。

目前,共有25所高校招收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另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15所高校(无档案学本科专业)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下设档案学专业或方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6所高校招收档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此外,四川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等在历史文献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国史等相关专业下招收档案学方向博士研究生。今年,郑州大学、湘潭大学等正积极申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我国档案高等教育正从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渐向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发展,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共性化平台化特色化日益明显

2012年以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档案学教指委”)连续召开5次年会暨全国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席会议,研讨和引导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5年来,档案学教指委先后围绕“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继承与创新”“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档案学人才培养创新”“档案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等主题展开充分研讨,积极探讨档案学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础,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保证”的档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向的共识。2015年,档案学教指委研制了《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效规范和指导了各高校档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2016年,档案学教指委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课外科技优秀作品展”,对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实战检验与有益探索。

在档案学教指委引导下,全国各高校也积极推进档案学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共性化、平台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共性化方面,绝大多数高校在遵循《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管理学、历史学等为学科基础课程,以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中外档案事业史等为专业主干课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平台化方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整个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平台下进行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西北大学则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框架下发展档案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例如,开展“兰台读书会”,鼓励学生跨学科阅读;推出“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围绕“北京城市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培养跨学科的档案人才。在特色化方面,各高校结合本校的历史传统和地域资源,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管理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平衡,山东大学、辽宁大学、南昌大学等侧重对学生文史哲素养的培养,武汉大学、湘潭大学等关注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管理的教学和科研,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初具民族档案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特色,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突出办公室文秘人才、现代企业文件控制人才培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强调对学生的科技档案、工程档案管理技能的培养,扬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重视档案管理实验、实践教学。

各高校的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喜人成果。例如,上海大学金波教授的“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湘潭大学何振教授的《电子政务基础》、黑龙江大学倪丽娟教授的《文书学》课程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上海师范大学的《档案管理基础》课程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辽宁大学出版了“新体系档案学系列规划教材”。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

随着档案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根据24所高校提供的数据,2012年档案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一次性落实率(就业率)分别为94.6%、98.4%、100%,2017年档案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一次性落实率(就业率)分别为95.5%、99.64%、100%。全国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落实率(就业率)居于全国各专业前列,其中,湘潭大学档案学专业是湖南省就业率前十强中唯一的文科专业。

2016年,档案学教指委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课外科技优秀作品展”,从全国24所高校报名参赛的44份作品中评选出12份优秀作品进行了精彩展示。这12份优秀作品代表队伍将专业与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意与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其中,武汉大学学生的“新媒体视角下东巴古籍文献的社交娱乐产品开发”作品将东巴文字图案转化为微信表情包,进入互联网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北京老照片档案时光机——基于GIS的照片档案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山东大学学生的“山东大学校史档案虚拟展览方案设计”等作品打动许多档案软件公司,颇具商业应用价值。另外,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一大批档案学专业学生登上了国际档案理事会、iSchools联盟等组织的顶级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展中国兰台学子的风采。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服务成绩喜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档案学院系(专业)大力优化科学研究氛围和机制,积极推动档案学术繁荣和创新,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档案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至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资助83个与档案相关的课题立项,其中重大项目4个,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主持的“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安小米教授主持的“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傅永聚教授主持的“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和江苏师范大学周棉教授主持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留学档案的整理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王健教授和谢丽教授牵头负责的国际合作项目亚洲团队围绕日益网络化环境中数字文件的公信力与可信性等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挂牌成立;冯惠玲教授的《电子文件风险管理》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上海大学金波教授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黄霄羽教授、徐拥军副教授获“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称号;2016年,第十八届国际档案大会在首尔召开,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师生的12篇论文入选,向国际档案学界展现了一片亮丽的“中国红”。

5年来,各高校档案学院系(专业)师生还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优势,积极服务社会、服务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安小米教授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档案文件管理分技术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增强了我国在档案管理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中国人民大学张斌教授、王英玮教授、钱毅副教授,武汉大学周耀林教授,中山大学陈永生教授,湖北大学覃兆刿教授,辽宁大学丁海斌教授等受邀承担各级档案局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档案法规政策、工作规划、技术方案的研制工作;郑州大学陈忠海教授、苏州大学蒋卫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宫晓东副教授等为《档案法》修订积极献计献策;中国人民大学王健教授主持的“档案那些事儿”、武汉大学王玉珏博士主持的“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河北大学李颖副教授主持的“时光特攻”等微信公众号大力传播档案理论知识和实践信息,深受档案界人士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档案学专业毕业生需大于供,招生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改革存在跟风现象,缺乏稳定性与协调性;学生档案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实践能力有待提升;科学研究理论成果“空洞化”明显,国际影响力有限。各高校档案学院系(专业)将正视问题,认真改进,努力推动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9月11日总第3117期第一版

乐白家手机乐白家手机首页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乐白家手机乐白家手机首页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