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苏战时文化交流

Культурные связи между Китаем и Советским Союзом в военное время

1932年12月中苏恢复外交关系后,两国知识界和文艺界开始进行频繁的交流,中苏文化协会应运而生。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并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合作相呼应,成为联结两国政府和人民同仇敌忾、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精神纽带。

成立中苏文化协会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成立大会

点击查看大图

苏联驻华大使、中苏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鲍格莫洛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张西曼(1895-1949),中苏文化协会创办人。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发刊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发刊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39年11月7日,《中苏文化》杂志刊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苏联十月革命二十二周年纪念的题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0年4月8日,宋庆龄、宋美龄、宋蔼龄(右起)三姐妹赴中苏文化协会参观展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2年12月8日,中苏文化界人士在重庆举行联谊茶会,并合影留念。

点击查看大图

董必武为筹备组织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致王昆仑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1年1月,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关于延安文化俱乐部举行苏联照片及书报展览情况与总会来往函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5年,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在窑洞内举行图片展览。(乐白家手机乐白家手机首页)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发起人名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发起人名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发起人名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四川分会关于发动及组织全体会员参加有关抗战之社会服务的提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四川分会关于提请设立中苏文库编译委员会、系统介绍中苏两国文化的提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中苏文化协会四川分会关于促进中苏技术合作以增强抗战建国力量的提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1年9月中旬,中苏文化协会香港分会成立,颜惠庆出任会长。这是颜惠庆为香港分会成立致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电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1年9月中旬,中苏文化协会香港分会成立,颜惠庆出任会长。这是颜惠庆为香港分会成立致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电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1941年9月中旬,中苏文化协会香港分会成立,颜惠庆出任会长。这是颜惠庆为香港分会成立致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电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中苏正式复交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点击查看大图

1934年5月,徐悲鸿在莫斯科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上当场作画。

点击查看大图

梅兰芳(前右二)在访苏期间与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剧作家特列杰亚考夫合影。

点击查看大图

1935年3月,梅兰芳、胡蝶等在莫斯科合影。

点击查看大图

胡蝶(起立者)在苏方欢迎酒会上致词

点击查看大图

1938年11月29日,《解放日报》报道莫斯科举行中国抗战展览会的消息。(乐白家手机乐白家手机首页)

点击查看大图

1940年1月4日,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苏联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馆开幕。

点击查看大图

《俄罗斯问题》一书译者:矛盾。

点击查看大图

茅盾译著《俄罗斯问题》,收入"中苏文化协会文学丛书"。

点击查看大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